
根据TurboFinancialGroup首席风险官顾凌云演讲整理:
通过大数据运用,做好信用体系,做好风控,对互联网金融,尤其是对P2P网贷平台而言非常重要。
“大数据”这个词原先是没有的,很多人都是从2012年2月《纽约时报》的那篇文章开始知道大数据的。到今天,在大数据领域的投资已经越来越多,公司也越来越多,但有多少公司真正使用的是大数据?我相信没有太多。
大数据如何在金融中运用?我们可以看看大数据在美国金融当中最直接的场景,即所谓的信用评估体系。
美国的信用评估体系很早,所以每个人之间都有一点制衡在里面,不敢把事情做得太绝。否则,会记录在案。中国现在也在做,但还不太成熟,因此,在这个领域将会有很多机会。
美国的信用体系评估很简单,就几样,一是债务的历史。如果你曾经有过违约,显然对今后借款能力是有质疑的。二是债务,你总共欠了多少钱,这个很重要,即使你是比尔·盖茨,但如果你借的钱已经超过600亿美元,超过你的偿还能力,也是个问题。三是信用历史时间,10年前就有一张信用卡的人与一个今年才有信用卡的人,我不能说哪个偿还能力更强,但至少前者有更多的信用数据。四是跟他相关的其他因素也很重要。比如说最近有没有买房,如果买房就有买房信用卡的记录,有没有买车,也会有记录。这些全部加起来,就形成了美国现有的评估体系。
如果大家在数学相关领域工作的话就会知道,如果变量太多,从某种程度上说,你的模型处理起来就会比较麻烦。
大数据在金融中的作用到底如何?举个例子,有两块不同的石头,一块被做成了台阶,铺在通往山顶寺庙的路上;一块被做成佛像。两者晚上探讨,当作石阶的那块石头问被做成佛像的石头,凭什么你当了佛像,而我每天被万人踩在脚下。做成佛像的石头说,虽然我们都是石头,但你只被切过6刀,而我受尽磨难才成为一个佛像。如果你分析一个人的历史过程,切6刀和切30刀是不一样的,变量不一样,困难程度也不一样,当然得到的信息也不一样。
美国是一个比较稳定的社会,就因为它的中产阶级比较多,也就是信用评估在650分以上的人群占到美国很大一部分。在美国,服务信用评估分数较高人群的金融机构很多,竞争很激烈。包括美国的四大银行,也就是主要的信用卡提供商,他们可以赚取这部分人的交易费用,却很难赚取他们分期付款的钱,因为他们每个月的花费都会在当月还掉。金融机构的风险低,自然收益也低。
而信用评估小于550分的人群,就基本没有金融机构竞争。怎样才能更好地服务这部分人呢?用大数据。用千万个变量进行建模,来判断这些人的信用到底能不能被纳入到正常的体系当中去,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通过大数据运用,做好信用体系,做好风控,对互联网金融,尤其是对其中的热点——P2P网贷平台非常重要。在美国,最大的P2P平台只有两家,而在中国,已经超过2000家(统计数据有偏差)。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6个月或者1年后,如果能剩下1/4都是奇迹,大部分的公司会死掉或者被并购。
当所有的热潮慢慢退去时,到底谁会留下来?这时候风控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要做好,就必须要有大数据支撑下的信用体系建设。
编辑:李楠
来源:waibao.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