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根岭:大数据推而广之还有点悬

2014/12/28 21:11:31 阅读:1225 微信号:waibaoso

  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大数据时代如何判断新闻事实与价值,我个人理解选这个题目至少有两层用意,一个是大数据时代,数据非常庞杂,真假莫辨,需要评论来帮助破除迷雾、辨识真假,刚刚杨耕身说的那个例子就很好。第二层是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海量丰富,本身有利于评论发挥作用,分析判断新闻事实与价值,这是我的两点理解,但是我也非常困惑。

郑根岭 央视网新闻社区中心值班总监

  第一个是有一些新闻事实,连新闻报道,甚至调查性报道都难以搞清的事,评论能行么?比如说前两天我微信里转的一个,默克尔住南京索菲特银河大酒店,说是去之前派人考察,嫌公关安排得太贵,总统套房太贵,后来说一般性的商务套房就行了。我当时一看我说这篇文章写的挺好的啊,语句通顺,也没怀疑,就随手转了还点评了一两句“中国官员要这样就好了”之类的,结果朋友圈里有一个大学同学,在江苏无锡,是一个政府官员,在过去他就在朋友圈里质疑过我一些东西,然后就跟我提出质疑,他说这个酒店我也比较熟悉,这个情况不是这样的,你看这个可靠不可靠。虽说政府官员提出一些问题一般我们可能比较反感,但是他一提我心里就机灵了一下,就网上百度了一下,发现这个事是2007年的一个事,2007年默克尔访问过,那时候炒过,好像2010年也炒过,但是这次呢,默克尔有没有去南京,按说我们看新闻的话应该也能判断,但是我们一看这个也懒得去搜懒得去辨识,所以就随手转了,结果闹了这么一下。

  第二个困惑,虽然这个评论可以分析、判断,但是有时候评论作者说评论要尽量全面一点,站得住脚,但是有时候评论越全面你的评论越没法写,人家不是说“片面的深刻”嘛,片面的深刻有时候还挺有道理的。举个例子,就说最近很热闹的那个广场舞中国大妈这个事,你说他本身就是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情,你从反对的角度说有他的道理,你从大妈们的角度说,也有他的道理,你要是写的太全面了,反而没啥意思。

  昨天在饭桌上听到的,我们这次一个获奖作者没来的,叫李清,好像就因为这个事惹出一个事,他写了一篇批这个广场舞大妈的,结果闹得北京的一个跳广场舞的大妈,天天到新浪,也就是他就职的单位,去静坐。新浪那边也没办法,好像把他开了吧?我本来一想,李清今年要来,曹林也要来,这两个人应该很热闹,我高兴得要命,结果这家伙也没来成,也不知道跟那件事有没有关系。曹林在微博上也转一个广场舞大妈有关的一个新闻评论自己加了点比喻,也差点惹了个事,什么事待会他自己讲吧,差点引起个群体性的抗议事件。

  第三个困惑呢,我说有时候评论可以指引报道,你比如说可以提一些质疑,提出一些疑问,然后对搞新闻报道的人指引一个方向,往那个方向继续的跟踪报道。但是呢,新闻报道本身热点转换得特别快,又特别爱追热点。评论是在新闻报道出来以后,就新闻来抒发议论,这本身有些滞后,所以说报道新闻的记者会不会被你的评论指引,也是一个疑问。总之呢,大数据有助于判断新闻事实与价值,作为个案个例可以这么讲,但是推而广之,一概而论,我觉得有点悬,我就说这几句。

作者:郑根岭 编辑:刘月

来源:waibao.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