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城市: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研究带来多少变化?
沈体雁:社交网络的盛行为我们城市和区域研究、空间社会科学研究带来巨大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现在互联网思维在众多其他行业中都被反复提及,科学研究方面也不例外。新的海量的随时随地都在涌现的数据,使得传统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信息处理过程和知识生产过程都发生巨大变化。

沈体雁
以前历史学研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考据,以前我们做城市规划需要一轮轮的调研、测绘当地地图甚至去做交通调查,尽管这些工作现在仍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我看来,大数据的应用才是未来发展大趋势。利用这些数据,我们可能会得到比先前更精细的结论,甚至精细到个体。这对区域经济研究将带来显著影响。这种情况下,我们这次开的研讨会,就是希望能在全中国人文学和社会科学重镇——北京大学为这个领域带来一些新变化。我们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传统思维最浓的地方带大家探讨、推广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希望能够打开一个缺口,使大家未来做学问的知识生产方式有所改变。
具体到城市和区域研究领域,因为这方面的一切探讨都要基于区位,但位置信息的获取曾经很困难,在城市化研究过程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数据,但现在,有了互联网、社交网络这些新的大数据形式,位置相关信息的获取将变得容易很多。所以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事正值得去做。第一,重新去思考构建我们这个学科的一些研究基础设施,比如如何保存数据,如何分享数据,哪些需要政府监控,哪些可以公开给大众,哪些可以在处理过后以个体形式公布,哪些需要集合等等。除此之外,还包括未来我们需要建的时空分析实验室,比如历史学研究数据可以储存在计算机系统中提升信息处理速度,再比如现在流行的大众点评网可以用来帮助分析城市的区位价值,这些都是新研究基础设施发挥作用的例子。简而言之,文科也需要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现代数据库,适应新时代的学术研究。第二,重新建立一套新的空间综合人文学、社会科学的理论体系。以前的方式比较静态,现在则应该更加动态,因为数据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我们需要去研究它在时间上的动态以及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另外,很多微观的主体,包括企业、家庭、个人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会产生空间结构,这也需要社会科学理论的重建。第三,未来人文社会科学可以进行多学科的融合交叉研究,不同领域的专家研究边界在模糊,这种趋势越来越强。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需要重新认识自己的学科,重新发现自己以及重新定位同别人的关系。第四,我认为这个领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为社会做贡献。所以未来需要改变这个学科服务社会的方式。以前提供咨询,未来提供服务,而且是一种持续的、不间断的、动态更新的服务。比如如何帮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如何帮他们构建生态系统,这个过程并不简单,但现在有了大数据互联网、社交网络这些新的方法,未来对社会系统的构建、规划和管理将可能做到精细化。比如对一个城市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根据不同变化为地方政府推荐他们需要的信息,让最合适的人才和需要他们发挥作用的机遇相匹配。所以我认为,大数据的出现,是给人类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凤凰城市:既然这些数据这么有价值,对信息的保护工作也同等重要吧?
沈体雁:是,我觉得信息安全越来越重要。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是信息的保护也就是个人隐私的问题,说到底是伦理问题。界定好哪些信息属于个人领域,不应该由社会其他人对我们进行监控,这个很重要。第二是信息的存储问题。现在整个地球已经形成了一个智慧圈,信息技术越发达,社会越依赖,所以备份的存储系统势在必行,来保证智慧圈有更大的弹性,不会因为某个节点的损坏而彻底崩盘。第三,如何在技术进步的过程中保证人类自身伦理道德的不丧失,保证心灵同步进步,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凤凰城市:你认为网络城市和数字城市的区别在哪儿?
沈体雁:网络城市指的是能够独立上网,用有线和无线的信息通讯技术把社会的各个节点有机的联系起来。数字城市,是指将以前纸质数据改用电脑的形式存储和传输。所以应该说数字城市出现更早一些,二战之后有了计算机数字化进程就开始了,但网络化则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后的事情。
现在最新的概念是智慧城市,即在数字化的基础上,用信息共享技术提高全人类的幸福感。所以数字城市、网络城市都是基础,核心还应该是怎样利用这些数据和信息为人类服务,减少成本提高效率,提升创新能力和幸福指数。
凤凰城市:那空间信息技术会不会只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实现起来容易,在经济落后地区实现困难呢?
沈体雁:对,智慧圈也好,智慧城市也罢,都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一步步完善,所以肯定会和GDP、劳动生产力、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相关。一般而言往往是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率先进入数字时代,从全世界的角度看也是这样。在中国而言,东部沿海省份可能在这方面发展得超前些。但我认为也不能排除某些城市能够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如果他们对信息的反应更敏捷,用互联网思维来做学问,也行反而超越以前经济相对较为发达的地区,在智慧社会的建设中反超。从这一轮的发展看,我觉得中国人应该是信息化的受益者。如果我们可以进一步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提升,利用新思维、新方法改进,那么整个社会发展前景都将非常美好。
编辑:刘月
来源:waibao.so